- 张蕊;王新颖;李申;
目的 观察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对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CCU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术期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心功能改善情况、康复进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常规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21±5)分、(24±5)分,均低于常规组[(24±5)分、(27±5)分];常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10)%高于常规组(55±1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40±10)mm低于常规组(45±10)mm;常规组的CCU转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2±10.2)h、(1.2±0.3)d、(24.1±5.2)h、(8.5±1.5)d,均低于常规组[(55.3±10.8)h、(2.2±0.8)d、(27.3±5.2)h、(10.2±2.3)d];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4/49)低于常规组20%(10/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围术期风险管理能改善CCU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增强患者手术疗效、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降低手术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2024年07期 v.53 48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燕;谭宁;李媛;黎春华;李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行PCI术的AMI老年患者228例,根据PCI术后有无医院感染,患者被分为感染组(32例)和未感染组(196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有32例患者,感染率为14%。共有35株病原菌被培养出来,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23株,真菌3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未使用抗菌药物、心功能分级≥Ⅲ级为AMI老年患者PCI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使用抗菌药物、心功能分级、预测模型的曲线AUC分别为0.652、0.600、0.582、0.662、0.619、0.606、0.832,灵敏度分别为65.6%、85.7%、91.3%、73.0%、43.8%、65.6%、82.1%,特异度分别为64.8%、34.4%、25.0%、59.4%、80.1%、55.6%、68.7%。内部验证显示Bias-corrected预测曲线与Ideal线基本一致,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0.01~0.96,其净收益率>0。结论 AMI老年患者PCI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未使用抗菌药物、心功能分级≥Ⅲ级,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2024年07期 v.53 48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淑婷;李玉龙;李琳楠;廖琳;
目的 探讨中度以上烧伤儿童的初诊实验室特征与烧伤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中度以上烧伤患儿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中度、重度、特重度烧伤组患者的指标差异,并分析差异指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104例患者中,中度烧伤26例,重度烧伤22例,特重度烧伤56例。重度和/或特重度烧伤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血糖、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中度烧伤组;淋巴细胞比例、钾离子(K~+)、钙离子(Ca~(2+))水平低于中度烧伤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WBC、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BUN、Cr、AST水平与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K~+、Ca~(2+)水平与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严重程度和Ca~(2+)浓度是总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Ca~(2+)浓度也是ICU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烧伤后早期血细胞、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与烧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合这些指标尤其是Ca~(2+)水平的变化可以对患儿病情作出更精确的分析。
2024年07期 v.53 49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瑜;张慧慧;赵威;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别列为常规组(53例)和联合组(53例),所有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配合治疗,比较2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SREBP2蛋白表达水平、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SREBP2蛋白表达与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REB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改良Bathel指数(MBI)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SREBP2蛋白表达与NSE、S100β、NIHSS评分、CSS评分呈负相关,与MB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SREBP2蛋白表达与P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PCI患者的血脂水平并缓解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2024年07期 v.53 499-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婷梅;王宏保;
目的 观察心速宁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室性早搏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胺碘酮)与研究组(62例,心速宁胶囊联合胺碘酮)。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动态心电图结果、心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纤溶因子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次数、ST段下移时间、ST段压低距离、内皮素-1、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氮、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速宁胶囊联合胺碘酮可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心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1、纤溶因子,增加临床疗效,且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2024年07期 v.53 504-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锐;李波;罗会涛;鲁巧珍;
目的 分析足月分娩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脐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220例足月分娩GDM母亲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159例、妊娠结局不良组61例。比较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临床资料,检测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新生儿的脐血HbA1c、GA、IGF-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脐血HbA1c、GA和IGF-1水平与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脐血HbA1c、GA和IGF-1水平预测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 妊娠结局不良组母亲空腹血糖[(6.68±0.61)mmol/L]、母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 h血糖[(12.54±1.12)mmol/L]、2 h血糖[(10.35±0.91)mmol/L]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5.43±0.26)mmol/L、(11.38±1.03)mmol/L、(9.26±0.64)mmol/L](t=21.330、7.297、9.991,均P<0.05)。妊娠结局不良组新生儿的脐血HbA1c[(7.07±0.56)%]、GA[(18.19±0.76)%]和IGF-1[(77.56±7.37)ng/ml]水平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5.25±0.32)%、(12.27±0.52)%、(59.13±5.04)ng/ml (t=30.161、65.977、21.187,均P<0.05)。脐血HbA1c、GA和IGF-1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羊水过多、巨大儿呈正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A1c、GA、IGF-1单独预测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06、0.812,对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P<0.05),且以3项联合检测(AUC=0.935)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足月分娩GDM母亲新生儿脐血HbA1c、GA、IGF-1水平与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其水平升高时更易出现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检测脐血HbA1c、GA、IGF-1水平对预测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4年07期 v.53 509-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益博;胥明;
目的 分析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和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对比2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血清内霉素(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提高治疗效果。
2024年07期 v.53 514-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