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轶伟;杨静;
目的甲状腺激素(TH)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的一类重要内分泌激素,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两种生理活性类型。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只有1%的含量以游离状态存在,即FT3和FT4,并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而发挥其生理效应。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具有广泛性,只要细胞的细胞膜上有Na-K-ATP酶的,甲状腺激素都会影响其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众所周知,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会引起血脂、体质量、血压及血糖的改变,这些变化均与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多个器官和组织而导致能量消耗或储备增加有关。然而甲功正常时,甲状腺激素对于血脂紊乱及相关代谢疾病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探讨甲状腺功能功正常者FT4与血脂紊乱的关系,为FT4水平不同的人群预防血脂紊乱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某地区822名健康体检者,所有调查对象均详细填写问卷调查,接受体格检查,抽取空腹血样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空腹真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22.5,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排除已知甲状腺疾病并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者和患有肝肾疾病者等,最终选取677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入组。根据FT4水平分为4组,分析不同水平FT4与血脂紊乱的关系。结果①按男女性别分组分析一般资料情况,男性FT4水平高于女性,TSH水平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男性的甲状腺刺激素(TSH),TC,FP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FT4不同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水平FT4与高水平FT4相比,TC和TSH是降低的,而SBP、DBP和FPG是升高的(P<0.05)。女性的TSH,TC,HDL-C,SBP,DBP及BMI在FT4不同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水平FT4与高水平FT4相比,TC、TSH和BMI是降低的,而SBP、DBP和HDL-C是升高的(P<0.05)。③以FT4和TSH作为因变量,血脂及相关代谢指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校正年龄后,男性的FT4水平与TC呈负相关(β=-0.089,P=0.029),其余指标与FT4无明显相关性;女性的FT4水平与TC和HOMA-IR呈负相关(分别为β=-2.159,P=0.031;β=-0.450,P=0.008),与HDL-C呈正相关(β=3.102,P=0.002),其余指标与FT4无明显相关性。不论男女,TSH与血脂代谢无明显相关性。④以高TC,低HDL-C分别作为因变量,FT4的不同水平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男性不同水平FT4与血脂紊乱无明显相关性;女性低水平FT4是低HDL-C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0.902,95%CI=0.011~0.921)。结论①血清FT4水平在两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FT4水平高于女性。②甲状腺功能正常者FT4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别。男性人群中,TC是独立于其他因素,会随着FT4的降低而升高。女性人群中,TC和HOMA-IR是独立于其他因素,随着FT4的降低而升高;HDL-C独立于其他因素,随着FT4的降低而降低。说明血脂代谢与FT4有明显相关性。并且在女性人群中,随着FT4水平的降低,发生低HDL-C的危险性是升高的。说明当女性FT4处于较低水平时更应关注血脂紊乱的发生,尤其是低HDL-C的发生。这可能对于预防血脂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③TSH与血脂紊乱无明显相关性。
2009年S1期 v.3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晶;杨静;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源于822名健康体检者,所有调查对象均详细填写问卷调查,接受体格检查,抽取空腹血清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FT4、空腹血糖、空腹真胰岛素浓度、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22.5,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IDF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根据甲状腺功能正常值范围,按FT3、FT4分为低水平组,正常对照组及高水平组。结果①MS组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PG120、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MA-IR及ALB均高于对照组,而FT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经年龄、性别校正后,此差异仍存在。②血清FT3的水平在20~30岁,30~40岁及>40岁年龄组,FT4在30~40,40~50和>50岁年龄组,两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同一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FT4、FT3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经过性别、年龄校正后,3组不同水平血清FT3的比较中,FPG和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两比较后发现FPG在FT3高水平组高于正常对照组,HOMA-IRD FT4低水平组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不同水平血清FT4的比较中,FPG、PB120、HDL-C和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两比较后发现FPG、PB120和HDL-C在FT4高水平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OMA-IR在FT4低水平组高于正常对照组。④血清FT3与性别、年龄及胆固醇呈负相关;与吸烟、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真胰岛素及HOMA-I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FT4与性别、BMI及胆固醇呈负相关;与吸烟、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腰围呈明显正相关。⑤与正常比较,低水平的FT3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比率是1.201,低水平的FT4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比率是11.951;高水平的FT3发生高血糖的危险比率是2.358,高水平的FT4发生高血糖的危险比率是2.675。结论①血清FT3水平在MS组明显高于非MS组。②血清FT3、FT4在不同年龄组,两组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同一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FT3、FT3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低水平FT3、FT4是IR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FT3、FT4是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9年S1期 v.38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辛丽红;杨静;
目的甲状腺激素是体内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具有广泛性,只要细胞膜上有Na-K-ATP酶,甲状腺激素都会影响其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甲状腺功能异常常伴有包括体质量、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改变,这些变化均与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多个器官和组织而导致能量消耗或储备增加有关,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与促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也会导致血糖异常,血脂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等。而目前对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我们应用某地区健康人群体检获得的资料,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是否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的人群预防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822名健康体检者,所有调查对象均详细填写问卷调查,接受体格检查,抽取空腹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空腹真胰岛素浓度、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留取2 h尿液,测量尿蛋白浓度。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22.5,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根据HOMA-IR的上1/4位点将资料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并按TSH的正常范围将TSH分为3组:TSH正常组、TSH高水平组、TSH低水平组。结果①按有无胰岛素抵抗分组资料显示TSH在胰岛素抵抗组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不同性别及年龄组TSH水平比较发现相同年龄段(30~40岁,>40岁)男女之间的T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而同一性别,不同年龄层间的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MI、SBP、DBP、和HDL-C在3组(按TSH水平分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2,P=0.025,P=0.004,P=0.002),其中两两比较后发现HDL-C在TSH低水平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BP、DBP在TSH低水平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BMI在TSH高水平组高于健康对照组。③血清TSH水平与BMI相关(β=0.203,P=0.003),血清TSH水平与TI相关(β=0.044,P=0.043),血清TSH水平与SBP、DBP、TC、TG、HDL-C、FPG、ALB、餐后血糖、腰围均未看到明显相关(P>0.05)。④以胰岛素抵抗为应变量,以TSH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SH高水平组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病危险比率为1.654(95%CI为1.083~2.526);以肥胖为因变量,TSH高水平组的肥胖的发病危险比率为1.901(95%CI为1.099~3.290)。结论①血清TSH水平在胰岛素抵抗组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②在TSH高水平组,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是随血清TSH增加而增加;发生肥胖的危险性亦是随血清TSH增加而增加,故监测血清TSH的水平变化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及肥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③胰岛素抵抗是发生血糖异常、血脂紊乱、超体质量、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9年S1期 v.38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娟;董进;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前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细胞骨保护素(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RANKL)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对骨吸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1.0、10、50、100 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MC3T3-E1,24 h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OPG mRNA,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在IGF-1干预24h后,各组均有OPGmRNA的转录,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增加,而RANKL mRNA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减少(P<0.01)。结论IGF-1促进了MC3T3-E1细胞OPG 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RANKL mRNA的表达。
2009年S1期 v.3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支翠菊;柳洁;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含有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培养环境及对照培养环境中,分别孵育内皮细胞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胰岛素对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生理浓度和低浓度的胰岛素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且有峰值,超过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抑制细胞的生长,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胰岛素对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是双相的:生理浓度和低浓度的胰岛素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可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
2009年S1期 v.38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郗光霞;赵宝珍;郭春华;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存在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调节代谢指标、激素水平及促排卵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未经任何排卵治疗的超重、闭经的育龄PCOS患者30例,给予口服罗格列酮4 mg/d及二甲双胍1 50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血清睾酮(T)和排卵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BMI、HOMA-IR、LH/FSH及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12个月较3个月进一步下降(P<0.05)。②治疗3个月后月经恢复率达83%,排卵率达77%,治疗12个月时月经恢复率及排卵率均达到97%。结论①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能改善IR的PCOS患者的代谢紊乱指标,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②对于治疗3个月仍无排卵的患者,延长治疗时间至12个月,仍可以恢复其排卵功能。
2009年S1期 v.3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宝珍;黄彩艳;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tin)及脂联素/瘦素比值(A/L)与肝酶的相关性。方法经我院门诊和体检中心筛选健康对照者30名,空腹血糖受损(IFG)+NAFLD者32例、不合并者30例,IFG+糖耐量异常(IGT)合并NAFLD者32例、不合并者30例。测定血糖、肝功能、血清脂联素及瘦素水平,计算A/L比值。结果①IGR+NAFLD组血清APN、A/L显著低于单纯IGR组(P<0.05),leptin、ALT显著升高(P<0.05),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LT与A/L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IGR+FL组的相关关系数大于单纯IGR组。ALT与leptin、APN无相关性。结论A/L比值可能比单纯APNl、eptin更能预示NAFLD的发生发展以及糖代谢紊乱在其发展中的作用。
2009年S1期 v.3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霞;冯希云;韩素媛;
目的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肌酐(Scr)的水平,探讨基于血清CysC计算的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基于血Scr计算的Cockcroft-Gault公式(CG-GFR)及简化MDRD公式(MDRD-GF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5±13)岁。依据NKF-K/DOQI将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由于GFR中度和重度下降组病例较少,2组合并分析。结果GFR轻度下降组血CysC较GFR正常或升高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间血Scr并无显著性改变。GFR中度和重度下降组中CysC-GFR与CG-GFR、MDRD-GFR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P=0.02)和0.87(P=0.018)。结论①血CysC较血Scr对早期肾损害的反应更敏感。②糖尿病肾病患者中GFR<60 mL/min时,CysC-GFR与CG-GFR、MDRD-GFR评估结果相符。
2009年S1期 v.3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阴津华;杨静;王彦;张计兰;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盐酸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5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盐酸二甲双胍1.5mg/d口服,治疗12周。选取2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糖耐量正常对照者。检测对照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谱;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真胰岛素;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真胰岛素水平、瘦素和HOMA-IR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脂联素下降(P<0.05);治疗12周后糖尿病组脂联素呈上升趋势,瘦素显著下降达1/2多(P<0.01),其余指标均向正常转化。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和脂联素下降;盐酸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和平衡各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疗效。
2009年S1期 v.3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蔚;杨静;任毅;巩志文;赵丽萍;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的影响,以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全部病例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4周以上,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30例)和小檗碱组(31例)。生活方式干预组继续原饮食运动治疗12周,小檗碱组在饮食运动基础上加服小檗碱0.3 g,3次/d,12周。治疗前后由专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Fins)、瘦素(LEP),并用稳态模式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小檗碱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改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瘦素水平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小檗碱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2009年S1期 v.3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