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鸿亮;谢耕耘;李点典;
目的研究影像学检查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微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比研究比较4种方法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4种方法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各自都具有优势。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应根据病情选择辅助影像学方法,取长补短,以期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
2009年11期 v.38 982-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荣芳;李丽芬;侯恒;王勇;王满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胃癌和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0例经病理证实的健康胃黏膜组织、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4种不同胃黏膜病变中HSP27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HSP27的平均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并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27在健康胃黏膜组织(0.292±0.012)和胃溃疡(0.302±0.011)中较慢性萎缩性胃炎(0.305±0.010)的表达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健康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0.313±0.024)的表达较前三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HSP27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检测该指标可为胃癌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11期 v.38 984-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毕淑珍;原福胜;陈锦华;申雪峰;程林英;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压的关系。方法收集长治地区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脑卒中的发病资料以及该地区同期的气压资料,并逐日、逐月及逐季对照分析。结果长治地区脑卒中发病与当地平均气压有关,与24h变压无关。其中脑出血发病与气压呈双向关系,脑梗死发病与气压呈正相关。结论长治地区脑卒中的发病与气压有一定的相关性,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可规避气候变化对发病的影响。
2009年11期 v.38 98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辉;董晓蕾;赵智明;姚茹冰;张永文;张群燕;
目的检测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进一步揭示压力负荷增加致左心室肥厚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法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结果①模型组血浆内皮素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血浆内皮素的浓度呈正相关。②模型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③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比值在假手术组接近<1,在模型组接近1,改变趋势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比例失衡参与了压力负荷增加致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二者在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9年11期 v.38 989-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巧;杜万红;杨霞;李红英;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老年人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YM-200型体外血栓检测仪与XN3-型血黏细胞电泳自动记时仪检测老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体外血栓形成的特征,通过采用灯盏花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形成的变化。结果检测老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336例,与对照组37例比较,疾病组体外血栓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疾病组中选择125例,同时抽血测体外血栓、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疾病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增高(P<0.01);但疾病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42例血栓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后血栓长度、血栓湿度及血栓干质量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极易形成血栓或微血栓;灯盏花对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都有抑制作用,有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2009年11期 v.38 992-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方法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09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6h以内组(A组)24例,6~12h组(B组)36例,12~24h组(C组)20例,24h以上组(D组)29例。各组出血量均为50~80mL,均采用额部入路进行穿刺,同时使用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的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于手术后3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脑积液等并发症及病死率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30d各组之间病死率、再出血及脑疝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30d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A、B组均优于C、D组,而并发症(再出血、脑疝)及病死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机过早增加再出血及死亡风险,而过晚手术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利,6~12h手术最有利于病情恢复及减少风险。
2009年11期 v.38 995-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爱民;田秀红;
目的调查我院部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AmpC酶的情况和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149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K-B法测定对部分药物敏感性,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基因型。结果52株三维试验阳性,19株大肠埃希菌产质粒AmpC酶(12株为DHA-1,7株为CMY-2),1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AmpC酶(10株为DHA-1,2株为CMY-2),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对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是造成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基因型为DHA-1型,对产酶株进行检测有助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控制。
2009年11期 v.38 998-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荆建敏;续富伟;程桥;
目的探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期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P组)、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18只。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1、3、6h)分为3个时相,每个时相各6只。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组肝组织Bcl-2、Bax蛋白含量、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P、M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与P组比较,M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和AI增加(P<0.05)。IR、P、M组内各时相以再灌注6h最高。光镜和电镜下P、M组的肝细胞病理学变化轻于IR组。结论丙泊酚、咪达唑仑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丙泊酚的保护作用大于咪达唑仑。
2009年11期 v.38 1001-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