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小蓉;许诚;张忠新;赵平;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青少年(肥胖组)、37例超重青少年(超重组)和42例体质量正常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肥胖组低于超重组、超重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肥胖组大于超重组、超重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2009年10期 v.38 883-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春志;徐荣天;李响;金银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CD34、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微血管密度(MVD)计数、VEGF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MVD计数均明显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728。MVD计数、VEGF的表达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近期远隔转移程度呈正相关,MVD计数在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近期远隔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着肿瘤血管生成,在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中VEGF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MVD计数、VEGF的表达可以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2009年10期 v.38 88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俞爱华;
目的研究浅表念珠菌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功能。方法分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热灭活具有调理作用的念珠菌孢子悬液共同孵育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中性粒细胞与活的具有调理作用的念珠菌孢子悬液孵育培养,用菌落计数(CFU)的方法观察中性粒细胞对于念珠菌的杀伤能力。结果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比较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杀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念珠菌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对于白色念珠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正常。
2009年10期 v.38 889-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红;郝瑞瑞;张滔;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其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高脂血症分成2组,分别观察比较其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及超声检查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斑块指数(PI)。结果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MA、α1-M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间IMT、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2组内MA、α1-MG阳性患者IMT及PI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或0.01)。结论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检测MA可以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2009年10期 v.38 891-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敖然;王颖;张道荣;
目的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来检测Pin1、CyclinD1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in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呈微弱的核表达,在肝癌组织呈阳性表达,CyclinD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肝癌细胞的胞质和/或胞核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Pin1、CyclinD1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结论Pin1与CyclinD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Pin1和CyclinD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分期等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
2009年10期 v.38 894-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田向阳;孙兴珍;赵卫东;陈泉;丁新生;董海蓉;闵敏;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使用利血平、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PD模型和分别收集不同胎龄自然流产的新鲜胎儿,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观察VMAT2和酪胺酸羟化酶(TH)在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和蓝斑分布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Western blot显示,PD小鼠较对照组小鼠VMAT2和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在黑质致密部明显减少,腹侧被盖和蓝斑中的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在小鼠正常对照组和人胎脑中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于蓝斑。结论这种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少于腹侧被盖和蓝斑,黑质致密部保护作用薄弱是PD黑质选择性受损的重要原因。
2009年10期 v.38 896-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辛苏萍;罗春媛;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401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SUA水平分为SUA-1、SUA-2及SUA-3组,比较分析3组间IMT及baPWV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SUA-2组及SUA-3组的IMT均明显高于SUA-1组,女性患者SUA-3组的IMT明显高于SUA-1及SUA-2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baPWV均随着SUA的升高而显著升高,SUA与IMT、baPWV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高SUA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2009年10期 v.38 899-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