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

论著

  • 心肌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

    牛铁生;付鹏;孙英贤;齐国先;

    目的评价心肌内注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进行基因转染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包括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表达、血中VEGF水平、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方法选择体质量在250~350 g的雄性大鼠72只进行实验,分为3组,第1组为转染腺病毒HIF-1α的Ad-HIF-1α组;第2组为转染空质粒的Ad-null组(转染空质粒组);第3组为假手术组。每组以术后的不同时间处死取材分3,7,14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当左前降支被结扎后,在室游离壁的3个不同部位分别注射50μg Ad-HIF-1α和50μg的Ad-dull,然后关胸缝合。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分别在转染3、7及14d后观察HIF-1α和VEGF的基因表达、血中VEGF水平、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转染腺病毒HIF-1α基因的心肌组织中第3天即可测出478 bp的HIF-1α及291 bp VEGF部分转录产物,第7、14天检测仍有表达,而Ad-dull组的心肌组织有表达,但相对于转染腺病毒HIF-1α基因的心肌组织表达明显较弱;血中VEGF水平在Ad-HIF-1α组比Ad-null组在37、d升高更显著(P<0.01);心肌转染组的毛细血管密度与未转染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转染14 d后的心肌梗死面积在转染组为(23.8±2.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8.7±3.1)%(P<0.01)。结论心肌内注射HIF-1α进行基因转染可以增加HIF-1α和VEGF的基因表达,血中VEGF水平升高,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

    2009年08期 v.38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手术后的应用

    师恩祎;谷天祥;喻磊;

    目的总结及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术后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19例(其中14例为冠心病,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为主动脉病变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进行了CRRT,观察CRRT前及CRRT后6 h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置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均进行CRRT,透析6 h后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13例患者中有5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1±28)个月,心脏症状均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RRT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术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2009年08期 v.38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脯氨酸肽酶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程大也;孔虹;

    目的研究血清脯氨酸肽酶(PLD)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6例肺结核患者和8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血清PLD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肺结核患者组血清PLD活性水平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LD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血清PLD活性的最优截断点约为999 U/L,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6.4%和85.1%。结论PLD活性检测对鉴别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2009年08期 v.38 69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分析

    齐昊;杨静;王兰香;

    目的观察妊娠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为评估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和甲减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CIA)测定2008年3月至12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筛查的149名妊娠女性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TPOAb。结果TPOAb阳性率甲减组比亚临床甲减组高,既往有甲状腺病史组比无甲状腺病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TPOAb阳性率与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密切关系,TPOAb检测在妊娠期有着重要意义。

    2009年08期 v.38 69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蔡楚丹;蔡聪;卢娟娟;周佩芳;钟卓衡;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48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史、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质量,同时透析前采血查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尿酸(UA)、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分析血清UA及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48例患者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19例,心血管疾病组的UA及CRP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1)。高尿酸血症伴CRP升高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UA及CRP与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高度相关。

    2009年08期 v.38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及血浆N端前脑钠素水平的研究

    李冬梅;周秀华;张立新;孟晓玲;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及血浆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健康组130名的抵抗素及NT-proBNP;心力衰竭组13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60例、Ⅳ级40例),检测其血清抵抗素及NT-proBNP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抵抗素及NT-proBN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增高,且随心功能的恶化抵抗素及NT-proBNP水平亦增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及NT-proBNP水平明显增加,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

    2009年08期 v.38 698-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生化膏中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

    于琳;时晓亚;方宝霞;陈富超;李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生化膏中绿原酸与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Kroma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采用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λ1=323 nm,λ2=327 nm。结果绿原酸与阿魏酸分别在0.058~0.812 mg/mL、0.48~6.72μ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98.99%,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n=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2009年08期 v.38 700-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去白细胞血液最佳制备工艺建立和质量标准的研究

    刘晓丽;李天君;赵锋;张晓飞;杨亦青;张印则;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血液制备最佳方法和工艺流程,建立科学去白细胞血液质量标准。方法分别采用无菌导管连接法、直接过滤法、贮存后过滤法对采集全血进行白细胞过滤,分析过滤工艺方法学差异及过滤后血液相关质量指标。结果无菌导管连接法和直接过滤法可在采集后6 h内过滤和制备各种血液成分,保障了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贮存后过滤法和超过96 h直接过滤法比无菌导管连接法、直接过滤法(血液储存<96 h)红细胞膜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96 h的直接过滤法和贮存后过滤法在保存期末白细胞介素(IL)-2和IL-6升高,去白细胞效果有所降低。结论血液采集后短时间内立即过滤制备去白细胞血液优于无菌导管连接法和贮存后过滤法。贮存后过滤法增加了血液污染可能,降低去白细胞效果,应当予以取缔。

    2009年08期 v.38 702-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酸和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对比

    王淑秀;张哲莹;杨瑞;

    目的探讨叶酸及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引起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6只健康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组、叶酸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12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酶法检测血脂浓度;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依赖正常T细胞激活表达和分泌的因子(RANTES)、趋化因子受体-1(CCR-1)蛋白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NTES、CCR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蛋氨酸饮食组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叶酸治疗组血浆Hcy浓度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5)。各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健康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基本结构正常,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胸主动脉呈AS早期改变,治疗组大鼠动脉病变较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ANTES和CCR-1蛋白在高蛋氨酸饮食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其余3组。且在叶酸治疗组表达的平均灰度显著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5)。RT-PCR结果亦表明RANTES和CCR-1 mRNA均在高蛋氨酸饮食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最高。且在叶酸治疗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5)。结论高蛋氨酸饮食能引起大鼠HHcy形成,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RANTES及受体CCR-1的表达,进而诱导AS发生,此过程与血脂无关。辛伐他汀及叶酸均可降低血浆Hcy浓度、抑制动脉壁平滑肌细胞中RANTES及CCR-1的表达,减轻Hcy对动脉壁的损伤,防止AS的发生,但以叶酸降低血浆Hcy的作用更强,辛伐他汀对RANTES和CCR-1表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2009年08期 v.38 705-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血管生成的预测价值

    王英华;李明娥;贺素娟;刘彩娥;杨永雁;王芳;

    目的探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对卵巢恶性肿瘤血管生成的预测价值。方法29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于手术前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检查测定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及血管点指数(VPI值),记录详细的临床病理参数,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PI值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值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PI在FIGO分期较晚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MVD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术前TV-CDU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VPI可能是—个较好的预测指标。

    2009年08期 v.38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龙锦;范建鹏;许元鸿;郭克建;

    目的研究大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T/HS肠功能障碍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应用生大黄10 g,每日2次胃管注入;对照组(53例)除不应用生大黄外,原发病及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恢复率、恢复时间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的肠功能障碍恢复率高于对照组(82%和36%),肠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1.5±1.2)d,(5.8±3.0)d],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2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对T/HS患者肠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2009年08期 v.38 71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地尔硫提高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临床研究

    史政荣;严律南;李波;文天夫;曾勇;赵纪春;徐明清;王文涛;杨家印;陈哲宇;

    目的评价地尔硫提高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疗效。方法选择116例肝移植术后长期口服他克莫司的受者,他克莫司和地尔硫同时口服的受者为试验组(58例),单纯口服他克莫司的受者为对照组(58例);检测两组全血他克莫司浓度,他克莫司用量及肝、肾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服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比服药前增加了(4.5±0.5)μg/L,增幅达45.9%,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他克莫司用量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尔硫能明显提高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009年08期 v.38 714-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研究生论坛

基础研究

调查研究

影像诊断

综述

临床研究

药物研究

中医中药

临床与解剖札记

医学检验

误诊分析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