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梅琼;董媛媛;孙兆青;郑黎强;张心刚;刘双双;许长禄;李佳进;赵芬芬;孙英贤;李觉;胡大一;张大义;祝荣才;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县农村老年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辽宁省7个乡镇≥65岁4 541名农村常住(≥5年)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血压测量和冠心病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农村老年居民冠心病患病率为6.80%,标化率为6.78%;男性为5.48%,女性为8.15%,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性别、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饮食不良等因素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辽宁省农村老年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应采取全面的冠心病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冠心病的患病率。
2009年02期 v.3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卫林;乔钦增;张永红;郭全合;张丽;侯津杰;
目的探讨邢台县、沙河县、临城县三县西部山区村庄胃癌患者体内部分微量元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Perkin-Elemer 603 AA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60例胃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铜、铁、锌、硒、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60名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血清中铜、镉含量和铜、锌比值明显增高,而锌、硒、铁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中铜、镉含量和铜/锌比值明显高于血清,而锌、硒含量则明显低于血清(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及其比值的改变与太行山区三县农村胃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009年02期 v.3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卉;李亚蕊;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3月至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6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另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PP水平。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P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急性期TPP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82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中TPP浓度升高可能反映了KD患儿血液存在血栓前高凝状态,其含量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及其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9年02期 v.3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轲;杨高潮;
目的应用Meta方法评价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全文电子期刊及Medline(1990至2008年6月)、EMBAS(1994至2008年)、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辅以手工检索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推荐的RevMan 4.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作为效应合并量。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彩超复查再通率为临床观测指标,纤溶酶组和常规抗凝,祛聚对照组相比合并比值比分别是[P<0.01OR2.98(1.88,4.75)]、[P<0.01OR2.26(2.31,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抗凝、祛聚有益,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2009年02期 v.3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孔宏亮;赵玉兰;周书春;邵磊;汤建民;
目的探讨紫杉醇是否通过影响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抑制支架内再狭窄(ISR)。方法随机植入裸金属支架(BMS)和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PES)于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1个月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平均血管直径、晚期血管丢失和径向狭窄,测定支架血管段冠状动脉内膜最大厚度、内膜面积和支架段内血管腔面积以及Egr-1表达。结果①PES组无血管丢失和径向狭窄;②BMS组和PES组内膜均完全覆盖支架,PES组支架段内内膜最大厚度和内膜面积均显著小于BMS组而血管腔面积显著大于BMS组(P<0.05);③正常血管段可见Egr-1 mRNA而无Egr-1蛋白表达,与此相比,BMS组血管段Egr-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而PES组血管段Egr-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MS组血管段而高于正常血管段。结论BMS可能通过Egr-1导致ISR发生发展,而PES则可能通过抑制Egr-1表达减轻ISR。
2009年02期 v.38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盈盈;姚汉武;
目的探讨WT-1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WT-1蛋白在3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GCT)和39例卵泡膜细胞瘤(TCT)及10份健康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GCT和TCT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且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Ⅰ期、Ⅱ期与Ⅲ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WT-1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10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蛋白有望作为卵巢GCT和TCT的辅助标记物和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能为病理诊断和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9年02期 v.3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巍峰;陈锁成;丁国文;
目的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的吻合口愈合质量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本法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305例患者;另将30只实验猪随机分成两组:①实验组(A组)15只,采用本法吻合;②对照组(B组)15只,采用单层吻合。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的大体、组织学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术中、术后的吻合口直径。结果①临床病例术后无一例早期死亡和发生吻合口瘘,有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②A组和B组比较,吻合口黏膜对合好、愈合早、瘢痕薄,VEGF表达水平合理。术后25 d,A组吻合口直径大于B组。结论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法吻合口愈合质量高,能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2009年02期 v.38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恒森;武华;
目的探讨奥曲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胃癌细胞分为6组:不加药组(阳性对照A组)、0.1 mg/L组(B组)、0.2 mg/L组(C组)、0.5 mg/L组(D组)、1.0 mg/L组(E组)、2.0 mg/L组(F组),每组设6个复孔,爬片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存活素(Survivin)表达情况,吖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奥曲肽浓度的增大,Survivin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结论奥曲肽可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可抑制胃癌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胃癌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有关。
2009年02期 v.38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江浩;刘军;孙宏斌;包卿兵;李建勇;仇海荣;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预测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侧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复发和15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GFR的表达,再应用7号染色体荧光探针,通过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反应,分析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的拷贝数。结果25例复发膀胱癌(RC)中,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别有13例和16例;15例未复发膀胱癌(NRC)中,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别有4例和3例,两组间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P<0.05,r=0.6)。结论EGFR蛋白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复发膀胱癌中可能存在相关性,在检测EGFR表达的基础上行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检测可能是检测膀胱癌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2009年02期 v.38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仇海乐;赵和平;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4、8、12周处死,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8~12周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个别出现肝纤维化;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逐渐减弱,于第12周达到最低。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PPARγ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PPARγ可以通过对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2009年02期 v.38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